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

图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 > 政务要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75年,我们贵池这样走过……

发布时间:2024-10-01 15:27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75年 时光荏苒

祖国的巨轮驶过沧桑

民族复兴的光辉愈发璀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贵池

这座有着2000余年历史底蕴的古城

不仅厚重而有分量

也充满创新竞进的时代活力


如今的她

正以全新的姿态、崭新的面貌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不断绘就

“五新贵池”新篇章

图片

综合实力突飞猛进

图片

经过75年的建设和发展,贵池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23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37亿元。这也是五年来,贵池跨过的第三个百亿级台阶。

75年来,贵池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历程。根据《贵池县志》记载,1949年贵池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5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831万元),到1957年上升为8910万元,其后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一度缓慢,到1978年时,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2595亿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浪潮在贵池大地风起云涌。1985年,贵池被列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1986年,贵池经济结构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工业产值首次超过农业产值。1994年,贵池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4.2897亿元。

然而,2000年撤市建区后,贵池的发展一度徘徊,与全省发达县区的发展差距一度拉开。“十二五”“十三五”期间,贵池将“后发赶超”和“提升标杆”作为发展的主题,围绕“打造池州首善之区”目标,初步构建了“高新区一核引领、园区景区双轮驱动、镇域经济多点突破”的发展格局。

进入“十四五”以后,贵池立足发展阶段性特征,确定了“全市中流砥柱、全省发展标杆、长三角形成特色”的战略定位和“全省市辖区经济总量10强”的奋斗目标,担当首善之责,深入实施“六大行动”、聚力打造“五新贵池”,从负重爬坡,到奋力攻坚,连续突破跨越。

数据显示,2005年贵池经济总量突破50亿元后,每年一个台阶,持续递增,到2008年,经济总量迎来大突破,首次跨越100亿元关口。此后,2014年、2019年、2021年、2023年,分别迈上了200亿元、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台阶。今年7月份, 2024(第六届)安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发布了“安徽市辖区综合竞争力30强”榜单,贵池位列全省市辖区综合竞争力第9名。

图片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图片

随着经济总量的跨越式增长,贵池高质量发展特征愈加明显。

2023年年末的经济发展数据显示,贵池的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农业发展为主调优到8.1:41.2:50.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85140元。新兴动能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3.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6.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4%。

此外,从财政收入上看,贵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分别从1950年的35万元、10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28.2258亿元、53.4113亿元。

从金融运行上看,2023年末,全区区域范围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05.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38.8亿元。

从居民收入上看,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池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居民增收途径更加多元。2023年全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0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6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0元。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41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076元。75年来,贵池城乡居民实现了从饥寒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小康,从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

图片

农业基本盘持续稳固

图片

贵池历来是江南的鱼米之乡。75年来,贵池以稻麦和油菜为主的传统农业已发展为多品种的现代化农业,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贵池属于以粮、棉生产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加上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耕作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很不发达。特别是清末至民国初,贵池“境内所产,无居民半岁之粮”,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贵池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积极调整种植布局,改进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980年后,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经济出现了持续、全面、大幅度增长的形势。根据统计数据,贵池粮食产量已从1949年的3.2643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25.7458万吨,稻、油、棉、茶、蔬菜、畜牧水产均成倍增长,获得长足发展。

图片

工业压舱石不断夯实

图片

据史料记载,贵池在秦汉之际,就有以采掘、冶炼为主的手工业,唐宋时期,造纸业兴起,明代纺织业较为发达,清末至民国初,煤矿开采成为主要工业产业。然而抗战期间,贵池境内微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前,贵池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只有一些布坊、染坊、油坊、糕饼坊、铁匠铺、铜匠铺、砖瓦窑、纸槽等手工业。1949年,贵池本地工业产值仅约699万元(1980年不变价),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7.6%。

新中国建立后,贵池先后完成了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到1957年,贵池工业已有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纺织、茶叶加工等9家现代工业企业,当年全县工业产值为2305万元。1978年以后,贵池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到1985年基本形成轻重并举、以重为主的县级工业体系。1986年,贵池工业产值1.7亿元,首次超过农业产值。

进入新世纪,贵池市改区后,工业园区和骨干工业企业几度搬迁,但历届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兴产业、壮集群,奋力实现工业经济规模总量显著扩大、结构效益不断改善、动能转换持续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到2023年,贵池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0.71亿元,实现利润6.37亿元。其中,“两新一装”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65亿元,贵池蝉联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贵航特钢连续6年上榜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友进冠华、起帆电缆均跻身全省百强企业。池州高新区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开发区30强,贵池船舶工业基地还成为南京上游最大的船舶修造集聚区,2023年造船完工量占安徽省半壁江山。

图片

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图片

从历史上看,贵池是徽商南下北上的重要通道,因此商业基础良好。但随着日军的入侵,县城沦陷,商业元气大伤。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商品流通渠道不断拓宽,贵池商业及服务业发展实力持续增强,发展规模由小及大。2023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38亿元,年末共有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341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贵池经营主体逐渐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到2023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主体7.36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7.18万户,占比达97.55%,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8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70%以上的税收,成为贵池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75年来,贵池对外贸易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到优的显著变化。2023年贵池共实现进出口总额97506万美元,其中出口9276万美元,进口88230万美元。

图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图片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旧时,贵池入学儿童主要进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49年,贵池在校学生2100名,教职员工251人。新中国成立后,贵池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村普遍兴办学校,1958年以后,中学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到1986年,贵池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称号。1988年,贵池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1993年起,全面启动“两基”工程,实现适龄儿童全部进入小学、初中的“四率”达标;青壮年人口文盲率降至3%以下。贵池先后被评为省幼儿教育先进县(市)、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区,2002年,贵池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7年,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农村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10至2013年,贵池先后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区”“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等称号。2015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截至2023年底,全区有中小学、幼儿园191所,在校生93821人,专任教师5682人。


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新中国成立75年来,贵池卫生事业获得长足发展。1954年时,贵池只有3个县级医疗单位,县卫生院职工70人,病床50张。经过70多年的发展,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16个(其中:公立医院2个,专科医院1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个,民营医院5个,诊所80个,门诊部35个,村卫生室189个);卫生技术人员4767名(其中高级职称104人;执业医师1960人、中医执业医师242人、执业护士2009人);设有床位4002张。

贵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通过国家级验收,丝虫病、碘缺乏病两大地方病发病率已达省控制标准,基本消灭。贵池曾是全国流行血吸虫病的10个重点县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血防人的努力,全区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2013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目前,全区居民平均血检阳性率降至1%以下,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并有2个镇街58个流行村已达消除标准。

文旅事业长足发展。贵池自古就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旅游资源,但由于日军侵占贵池,不少文化活动停止。新中国成立后,贵池就成立了文化馆、黄梅剧团、电影发行公司等,各乡镇建立了文化站和业余剧团,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些年,贵池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区已建成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共有文化馆1个,20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6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全覆盖。群众文艺队伍达300余支,文化志愿者300名。非遗项目共8类34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3个、市级8个、区级22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5家,实现年营业收入8.7亿元。全区拥有国家4A景区5个、3A景区7个、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7个、旅游示范村11个、旅行社20家、导游300余人;区内共有宾馆689家,客房10552间,床位15572张。2023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1亿元。

回望过去的征程,我们经历风雨

但初心如磐、矢志不渝

七十五载春秋更迭,七十五载奋进拼搏

见证了我们经济的繁荣

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们将在新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展现新风貌

书写属于贵池的辉煌新篇章

下一站,敬请期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