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出尚未染亮天际线,监护仪的滴答声已穿透寂静的诊室;当城市亮起万家灯火,总有些光来自不眠之夜的无影灯中。这些白色身影以分秒为刻度,丈量着生命的厚度,他们在晨昏交替中疾行,在诊室与病房间反复折返,用24小时乘以365天的永不掉线,编织着生命的守护网。
8月19日,正值第八届中国医师节,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些生命守护者,记录用平凡坚守书写的医者担当。
吴义权:唯有热爱,可抵医者之路漫长
熟练换上白大褂,肩头搭着听诊器,拿好病历夹疾步穿过走廊,匆匆往病房赶去——这样的场景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吴义权从业的16年里重复了无数次。查房、手术、写病历、坐诊,这一直是吴义权每天的工作日常。当被问到坚守的秘诀时,他笑道:“没有别的,就是热爱。”
2004年,怀揣着对医生职业的无限憧憬和敬仰,吴义权进入皖南医学院就读临床医学系。“医学生要背的书太多太多了,每一本、每一章、每一页都是重点。”吴义权说道,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者,不仅要有严谨的理论知识体系,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2009年毕业到2020年真正站上手术台,他用11年的时间将自己打磨积淀,用实际行动践行“技精于勤”。回望自己一路走来,他说:“也许是苦的吧,但我觉得成为一名医生很光荣,又好像没那么苦了。”
如今,吴义权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医者,精湛的医术让他拥有了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能力。“每一次的心跳停止到重新恢复跳动,都是我最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事。”吴义权说道,相较于其他科室,心血管内科里这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紧张感或许会更加强烈,但每次感受到听诊器传来有力的心脏跳动声,他还是会屡屡动容,因着这份正反馈,他对自己坚守的事业的热爱与日俱增。
而更让他觉得感动的是,患者与医者间双向奔赴的爱与信任。“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那一碗鸡汤。”吴义权感慨道,之前他带病工作期间,患者们纷纷主动关心,其中一位病人还把家里送来的鸡汤盛出一碗递给吴义权。医者疗愈患者,患者关心医者,医患同行的良好互动让吴义权心中的热爱更加滚烫。
病房里,吴义权手握听诊器,在患者规律的心跳声中探寻生命的脉搏;亲切谈笑间,病人的术后恢复情况逐渐了然于胸。当记者问道作为医者的初心使命是什么时,这位医生挺直脊背,面容严肃道:“救死扶伤。”四字虽短,却是吴义权热爱医学事业未曾偏移过的航标,更是他数十载如一日坚守的永恒微光。
冯向亮:星星之火,照亮中医文化传承路
“黄芪的用法要记牢,阴虚阳亢、表实邪盛、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患者不宜使用……”8月16日上午,记者走进池州市中医医院住院部,走廊里传来了清晰的叮嘱声,老年病科主任中医师冯向亮正指着病历上的用药记录,耐心地向在场的青年医生们讲解注意事项。
跟随冯向亮走进办公室,记者注意到,他的诊桌上放置了一本已经翻到泛黄的《丁甘仁医案》。“中医讲究‘治未病’,更要知‘不可为’,我多教一点,他们以后独立接诊时就能少走弯路,也能让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患者受益。”他感慨道,“看见他们,就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1996年,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的冯向亮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全科医生,“那时中医科室门可罗雀,大家看病首选西药。”他坦言,起初自己对中医没有太深的感悟,开方子往往照本宣科,对未来的发展也深陷迷茫之中。2002年,冯向亮终于下定决心做出改变,放下手头的听诊器,去合肥、广州等地的名中医门下进修。进修的几年里,他每天早起跟着老师看诊,一笔一划记下老师问诊时问到的“夜里睡觉出汗吗?”“晨起时口干口苦吗?”等课本里没细说的“闲问”;留意到老师开方时,有时会对着一味药思索片刻,再从抽屉里换一味相近的药材,他便立刻标注,结束后询问原因。渐渐地,冯向亮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为他学成归来后的运用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8年,小有名气的冯向亮开始带徒弟,这条自己走过的路他希望有澳门皇冠体育_中国竞彩网$【官网娱乐平台】的年轻人加入进来,也想带领着他们少走一点弯路。他带徒弟时要求,先学好把脉和舌诊,过关了再学开方,“脉诊是中医的‘生命线’,能摸准脉象、看准舌苔,才能判断出疾病的根结在哪;基础打不牢,就无法成为合格的中医”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带徒弟从不藏私,不仅在查房看诊时严谨认真地提问、复盘,私下还会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他带过的徒弟几乎都成了业务骨干。“前几天,有个徒弟特意打电话来报喜,说用我教的方法治好了一个脾胃不调的患者。”冯向亮笑着说,眼里满是欣慰,“这就是传承吧,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到处发芽。”
“中医传承就像接力赛,我们这代人既要接住历史的火炬,更要为后来者照亮前路。”谈及未来,冯向亮目光格外坚定。这位中医人正用自己的坚守,让中医药文化的薪火生生不息。
施学郅:向下扎根,是村医更是村民“贴心人”
身着白大褂,挎起医药箱,奔走在各个村落,穿梭于村民家中,做随访、查身体……这是00后村医施学郅一天的真实写照。2023年毕业以后他顺利考上大学生村医岗位,来到了墩上街道石铺村卫生室,成为周边数千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低压93,高压130。爷爷,您这低压有点偏高,早上的降压药吃了吗?平时可得多注意饮食啊!”8月15日一大早,施学郅娴熟地一边询问着村民的身体状况,一边为他量血压、测血糖。“别看小施年纪轻轻,做事却麻利得很。”望着认真记录数据的施学郅,村民张万珍向记者感慨:“他刚来的时候我还嘀咕,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能行吗?现在啊,咱村的老老少少,谁不舒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这声“第一个想到他”,不仅体现在卫生室日常的检查中,更渗透在平时的方方面面。石铺村多是腿脚不便的留守老人,只要接到村民的电话,施学郅风雨无阻地带着医药箱准时出现。除了上门随访,卫生室每年还会定期为全村65岁以上的老人集中体检。长长的队伍排起,空腹等久了的老人们难免心焦气躁,因谁先谁后的小争执时有发生。“您别急,先坐会儿,马上就到您了!”“张爷爷,您是老党员,给大伙儿带个头,让这位腿脚不利索的奶奶先检查,好吗……”每当这时,施学郅总是那个最耐心的“调解员”,一来二去,老人们都信服他,排队时还会主动帮他维持秩序:“小施忙不过来,大家别添乱了。”
工作两年来,施学郅惊喜地发现村里卫生室的变化越来越大:“设备一直在换新,体检项目也越来越丰富了!”环境设备的升级也督促着他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除了积极参加区卫健委组织的专业培训,闲暇时他还不停阅读学习与医疗相关的书籍。在他看来,技术这东西不进则退,只有功底扎实了,才能真正当好大家的“健康守门人”。
从初来时略带青涩的大学生,到如今村民口中信赖的“小施医生”,扎根石铺村的每一天,都让施学郅充满踏实和干劲。“读书时老师常说,‘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现在,我更深切地懂了这句话的分量。在这片土地上,能为乡亲们的健康尽一份力,就是我的选择,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谈及未来,施学郅坚定地表示。
笔墨定格医者风采,字里行间里蕴藏着“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医者责任与担当。藏于白大褂褶皱里的日常成为了生命守护者们的生动注脚——手术台上的分秒必争、中医传承里的“放心有我”、日常检查的亲切询问……他们用热爱诠释医者的定义、用专业驱散病痛的阴霾,用坚守扛起责任的重量。
致敬每一位用专业和热忱书写医者荣光的生命守护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